第68章 另辟蹊径(2/5)
/>
“略有所得,请大人过目。”>
竟然有了?王泽业一愣,深感匪夷所思,忙伸手接了。>
目光扫过封面,甚觉古怪,皱眉问道:“戏捐?这能收多少?”>
“捐”含捐助之意,亦可视为“税”,所谓“苛捐杂税”也。>
按照历史进程,“戏捐”要到清末内外交困时方出现,民国发扬光大。>
对王泽业来说,此语新鲜,但不妨碍他准确理解含义。>
不待柳湘莲回答,王侍郎摇头失笑,开口斥道:“异想天开!戏园能赚几个钱!且朝廷向来禁戏,将此事摆到明面上岂不是说朝廷禁令沦为一纸空文!你倒是敢想敢做!”>
他所说并非虚言。自古至今,朝廷对戏曲多是排斥态度,今朝承袭前明,也有禁戏之令。不过只是禁止在内城中开设戏园,所以戏班公开演出都在外城。>
有的地方官员责任感过于强烈,直接发文禁止辖区内戏曲演出。>
原因也容易理解:一则看戏“浪费”人力物力,有人为了看戏竟倾家荡产,弄得衣食不继。二是为了吸引观众,戏曲内容多有诲淫诲盗的,严重损害社会风气。三是聚众易引发事端,诸如斗殴、偷盗、奸辱等,破坏统治秩序。>
此外,也有人将之作为攻击朝廷或官员的武器。>
在统治者眼中戏剧弊大于利,禁之为宜。>
实际上根本禁止不了,别说底层百姓爱看,那些上层更是乐在其中。比如贾家,动不动就要请戏班演戏,等元春封妃后还要自建戏班!>
怀疑收入少也正常,现今商业演出并不成熟,戏班多依附茶园茶馆酒楼而存在,观众无需额外付费,戏班自然也不缴税,能从中捞钱的是牙行等中人和欺行霸市之辈。>
这些事柳湘莲怎会不知?对王泽业的反应也有所预料。>
“王侍郎何不先看看?”他说道,语气沉稳。>
王泽业皱眉,胡乱翻开,一目数行看下去。脸色由不屑转为讶异,再变为震惊,又化作惊喜,而后陷入沉思,最终用怀疑的目光盯着柳湘莲:“你到底想做什么?”>
“王侍郎且说想不想要这笔收入?”>
王泽业低头,看着那所谓的预计百万两收入,十分心动,这都顶得上商税了!>
喉咙起伏,吞咽口水,他只稍稍犹豫便点了头:“好!本官就信你一次!”>
作此决定实属无奈,永隆帝不同意加征田赋,百官又反对加征商税,盐税被太上皇的人把持,除非另辟蹊径,的确无从着手。>
如此看来,此子虽年少倒也识时务,别出心裁提议设立戏捐,阻力不会太大,没有官员会公然为低贱戏子说话。>
只是他对能收到多少戏捐深表怀疑,意味深长地望着眼前少年。>
对方今日换了官服,较之昨日更显稳重。>
王泽业不由想到——此子既然是陛下亲自选用的,甚至称他“一人足抵百万内帑”,这主意未必不是经过了今上首肯。>
不管收多收少,有总比没有好,蚊子再小也是肉,王侍郎纠结一番,同意用印上奏。>
大明宫,勤政殿。>
永隆帝听从戴权建议,又费了一番思量,将柳湘莲扔到户部,期待他能带来一些惊喜。>
没想到次日就有了动静,看着手里的题本,他思绪翻腾,神色古怪。>
“奏为戏园暴利请加戏捐以充边饷事:>
微臣奉旨筹集粮饷,思之再三,特请增设戏捐。>
朝廷屡劝勿得流连戏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红楼鼎革》 最新章节第68章 另辟蹊径,网址:https://www.bqgbi.org/355_355319/68_2.html
快穿之总有男主想黑化
餮仙传人在都市txt
团宠妹妹靠认爹来维护门派第一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鬼村扎纸人
以婚之名叶澜成安之素
我的妻子是大乘期大佬
最低调的巨星
崛起在大明
剑仙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