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鉴玉(二)(4/7)
位。另外,部分岫玉玉石由于硬度在2.2-3之间,所以,也可能出现划痕,实际操作时应注意鉴别。”
“真玉器的断口参差不齐,物质结构较密。假的断口整齐发亮,乃玻璃类东西。断口物质结构粗糙,无蜡状光泽的是石头一类,用七倍以上的放大镜细细观察,鉴别其边、角、洞、镂空、刻线的地方,在细微处可发现与假货的些许不同。”
“此外在玉器制造年代的鉴别中,有关玉器的五种颜色是鉴玉者应当注意的。这就是玉的旧色、盘色、本色、玉器风化后产生的玉皮色以及染色。其中第一条便是旧色。
“玉的旧色中最受鉴玉者重视的是玉器在土中埋藏时受到的土中所含其它元素的影响,会产生颜色变化,古文献中称其为沁色,其中较为常见的有铁锈色、铜绿色、暗黄色、黑色、白色。人们常称其为铁锈沁、铜沁、土沁、水银沁、水沁。”
“这些色变中除了白色可使玉质硬度产生很大的变化而不太受欢迎外,其它带有色变的玉器,往往市场价格高于不带色变的玉器。”
“第二条为盘色,通过手或肌肤与玉器摩擦,一些有沁色的玉器因人体的摩擦会产生颜色变化,这类颜色变化被人们称为盘色。一般来讲,旧玉久盘会产生熟旧感。”
“如果旧玉上有沁色,久用手盘,颜色会发生变化,如果没有沁色的玉久盘后会有细腻的光泽,一些收藏者在选择玉器时会依盘色看玉器的新旧。”
“尤其是新石器时代的东西,一般不是入葬时临时赶制的冥器,而是使用多年,甚至是流传几代的,因此在使用中多经过盘摸,表面细腻,作品上面有很好的细光,这种细光虽经过埋藏及沁色,依然能够存在,且在玉表面的皮壳中属下层,在浮色之下。这种现象在红山文化玉器上表现的尤为明显。”
“其三为玉本色是玉材的颜色,古人称玉本色标准为符,并提出赤如鸡冠、黄如青靛之说,也就是说在各种颜色的玉材中,上述标准是最珍贵的。当然,在选择、评品玉料时,除了颜色的深浅,还要看其分布的状态,是否有绺裂,色均匀者优,色变化如图画者亦优。”
“玉皮色是玉材在自然风化中所产生的颜色变化,其中暗黄色、赭褐色、白色是最常见的且呈风化深入的递进性变化,这些变化多在玉材,尤其是河中发现的卵石状子料的表面出现,因而称为玉皮,玉皮的颜色与沁色的颜色往往不易区别,因而常有用玉皮色充当沁色玉的,一般说来,风化色应是较均匀,较纯正的,沁色不是在单一情况下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绝品天师》 最新章节第263章 鉴玉(二),网址:https://www.bqgbi.org/345_345556/266_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