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6章 考秀才也能作弊(2/3)

去借高利贷,吴起隆叹气说:“还不是我爹爹,做一个教谕,哪里有油水可得。我大哥娶亲,早就花光了家中积蓄,现在到我娶亲了,对方居然要我家出两百两银子的聘礼。”

王孝棠惊呼道:“谁家如此可恶,居然要两百两银子聘礼。”

吴起隆垂头丧气说道:“是登州府的何举人家,他家一门四举人,乃是登州府望族。我能娶了她家女儿,还是我家高攀呢。”

王孝棠点点头道:“但是这两百两银子聘礼,却是多了一些,别说你父亲是做教谕的,便是做县令的,也要三思后行啊。”按照现在的购买力,两百两银子相当于二十万人民币了,在物质匮乏的明代,二百两银子何等重要。要知道,当初李可灼向皇帝献出红丸,皇帝也才赏赐了他二十两银子而已。所以这二百两银子在某些人的眼中不算什么,但在另一些人眼中却如沙漠中的甘泉一般贵重。

办事儿有的时候也要看机缘,花钱不是多就行,要看是不是时候。若是平时吧,这吴教谕不缺钱,自然也拿着圣人的教诲教育别人,可是轮到他落魄的时候了,就需要这钱了。王孝棠就遇到了一个合适的时候,现在吴教谕缺钱,很缺钱。

这个吴教谕是什么人呢,他是北直隶河间府肃宁县的人。

而河间府出的最多的不是别的,在明朝出的最多的、最有名的就是太监,为什么做太监?因为这个地方太穷了。而肃宁县出的最有名的太监,莫非当今圣上天启皇帝朱由校身边的秉笔太监魏忠贤了。

吴教谕是那种十年寒窗苦读屡试不中即将放弃的时候考中了举人的人,但是考了十年举人而不中,于是穷困了四十年。考中举人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做官,吴教谕又坚持不懈地考了四次进士还是没有考中,只好放弃了。

举人只意味着他比别人每个月多一些月俸,在河间府也仅仅是一石细粮和五石粗粮。在明代一石相当于后世的六十公斤,按理说这些粮食足够举人全家用了,但关键是这里是河间府,河间府穷得很,举人只能拿到三分之一就已经谢天谢地了。吴教谕等了几年眼看着五十了,考不中进士,又没有事情可做,便四处借钱偷偷地贿赂了一下,被任命到魏县做了一个不入流的教谕工作,从此之后算是正式的国家干部了。

但是吴教谕仍然是穷啊,为了贿赂他东拼西凑借了一百两银子,在河间府那里一百两银子多难借到可想而知。而到了大名府魏县做教谕几年来,表面上风光无比,其实他的胆子小的很,谨慎的很,得来的钱也少的可怜,几年时间刚刚还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朝大忽悠》 最新章节第36章 考秀才也能作弊,网址:https://www.bqgbi.org/191_191231/36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