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楚越联兵 吴师抵敌(2)(1/2)
大敌当前,腹背为患,阖闾与夫概等人颇有些惊慌失措,乱了方寸,孙子却静如山岳,谈笑风生,从容部署迎敌。他以假击楚、真惩越之战略迎接这两位不速之客,但却将主要兵力部署于吴楚边境之上,作出欲与楚军决一死战的架势,因为楚是大国,强国,不敢等闲视之。派有限的兵力去应付入侵之越,因为越是小国,弱国,其兵将不堪一击。只有这样,吴军为楚军所败,才能与“风胡说剑”密切配合。
在楚国的诸多将领中,子必堪称是智勇双全的佼佼者,论聪明才智与用兵谋略,他在沈尹戌之上,论勇猛与武功,他出武城黑之右,然而这也就注定了他在楚国的地位与命运。一方面,社会上的人嫉贤妒能者居多,他的智勇必遭指责、挑剔与非难,磨道里挑驴蹄印,自然毫不困难;另一方而,他因此而清高、自负、刚愎自用。这两者加起来,就使他跟楚国的其他将领皆有嫌隙,有的甚至激烈到相互倾轧,不共戴天的程度。子西、囊瓦等人,既不甘心受吴侵凌,又无伐吴必胜的信心,这才派子必为伐吴之主将。胜利了,是他们决策的功劳,可以挽回屡屡败北的脸面,既可炫耀于百官臣僚,又可作威于万民百姓;失败了,是子必的过错,他们可趁此排斥异己。凭着子必的聪明,早已把子西和囊瓦的阴谋看得一清二楚,但他还是接受了将印。第一,令尹颁的是圣旨,君命不可违抗。第二,他有必胜的信心,在他看来,前几次失败,正是将兵者的无能,他正想借此大显身手,与失败者作一鲜明对比,回敬那些徒有虚名而无真才实学,只靠玩弄权术和摇唇鼓舌的跋扈者。
子必与越率军东进,浩浩荡荡直抵芜湖,其时吴师已陈兵于吴楚边界、长江南岸迎敌,主将伍子胥将大本营设于鸠兹(今安徽省芜湖市东),其他将领分别率部屯驻于当涂(今安徽省当涂县)、衡山(今安徽省马鞍山市东南)、江宁(今江苏省江宁镇)、朱方(今江苏省镇江市东南)等地,形成一个半月形的防线。孙子为何要派伍子胥为敌楚主将呢?原因有三:第一,在吴之诸多将领中,伍子胥是最出类拔萃的一个,按智勇而论,子必远非他的敌手,倘伍子胥仍为楚将,论资历,子必不过是他麾下的一名校尉,如今伍子胥这位疆场宿将却要败于无名鼠辈子必的手下,这就成了风胡子“楚必兴,吴必亡,此乃天意”之论的有力佐证。倘孙子派一般吴将敌楚,吴败楚胜,则不足以说明这个问题,至少是说明的力度不够。第二,楚平王杀伍子胥一家三百余口,伍子胥为避难和报仇才逃至吴国,十年来他的所作所为,目的全在报国恨家仇。在此之前,吴犯楚连连获胜,报仇刚刚有了一点眉目和希望;如今楚又犯吴,一旦吴国战败,伍子胥则将报仇无望,冤沉海底,因此,他必奋死力相敌,绝不会偷生与懈怠。第三,伍子胥与越是死对头,十年前伍子胥逃吴,越把守昭关,他是那样无情和认真,若不是东皋公与皇甫讷舍生相助,伍子胥与芈胜必死于他的手中;同时,越因放走了伍子胥,险些家破人亡,后因诸臣力谏,总算是保住了一条性命,但却被削职贬官,从此一蹶不振。冤家路窄,如今二人狭路相逢,自然要斗个鱼死网破!
子必见吴军已作好了迎敌的充分准备,伍子胥为吴军之主将,沿大江南岸陈兵一弯新月,颇有些壁垒森严,众志成城的样子,不觉有些心惊胆寒,不敢轻举妄动,贸然出击。子必毕竟是个颇有心计的将领,他想,吴国兵力有限,既把如此众多的兵将陈于吴楚边境之上,用来敌楚,他在南疆敌越的兵力也就微乎其微了,越军可以乘虚而入。待越军威胁到吴都姑苏的安全时,吴必分兵东还,那时自己再乘机掩杀,直捣姑苏,与越军平分秋色,因此,他决定暂且按兵不动。为防吴军突然发起猛烈进攻,集中优势兵力聚而歼之,也防吴军过江,潜至身后,断其归路,他将兵力由集中而分散,命越等将领率军北上,于南怀(今安徽省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孙子传》 最新章节第101章 楚越联兵 吴师抵敌(2),网址:https://www.bqgbi.org/147_147962/101.html
撼唐
猛男诞生记罗军丁涵
晚棠春色
捡个杀手做老婆
帝皇书
[大唐+综]倾国倾城
官策
替身老公,玩高调!
都市霸主
钟曦薄凉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