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殷鉴(2/3)
管府或者淮扬商号捞着好处,一边暗中向蒙元那边眉來眼去,暗送款曲,如是种种,花样多得数都数不过來。
有时候,朱重九真的想像朱重八说的那样,不管青红皂白,一路杀过去,将淮安、扬州和高邮三地的豪强士绅杀个干净,在一张白纸上重新勾画蓝图,然而,这个时代不到百分之五的识字率,又让他下不去那个狠手。
那些表面屈服,暗中想方设法跟大总管府做对的士绅的确讨厌,的确让人恨得牙根儿都痒痒,但他们却读书识字,掌握着整个华夏的文化传承,如果把他们都杀掉了,虽然一时痛快,华夏的文化传承却有可能就此断裂,日后想补救,都追悔莫及。
而双方之间的矛盾,却又是那样的不可调和,淮安军想要立足,想要发展,想要击败各方來犯敌人,进而向外扩张,有些路,就不能不走。
丈量田亩,如实造册,将昔日蒙元贵族抢占的土地,和官吏豪强们暗中霸占的土地清理出來,重新分配给普通老百姓,这是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否则,淮扬地区的粮食就永远要依赖外部输入,永远无法从根子上得到解决。
第二件必须做的,就是官绅一体化纳粮,摊丁入亩,取消对少数人的优待,取消过去那种劫贫济富的苛政。
第三,朱重九始终坚持,坚决不肯放弃的,就是一税制,所有货物只要进行发售,就按货物价值的十分之一的税,一次交过之后,整个淮扬地区畅通无阻,谁都沒资格收第二次,水卡、桥卡、城门卡,各种苛捐杂税,统统取消,谁也甭想着将商贩们的血汗钱,再塞入自己的腰包。
这三刀砍下來,几乎是刀刀都砍在了地方士绅和官吏的骨头上,让后者绝不甘心束手就戮,几千年來,他们都是多吃多占惯了的,以前大唐朝廷也好,大宋朝廷也好,蒙古人也罢,想要地方安稳,就不会触动他们的利益,如今淮安军要让他们将吃到嘴里的东西吐出來,他们岂能善罢甘休。
即便明着沒有勇气反抗,也要暗着想办法,能拖就拖,能赖就赖,贿赂小吏、拉拢官员,把庶出的女儿送上门跟淮安军将领攀亲戚,只要有效,就无所不用其极。
偏偏淮安军和淮扬大总管府里头,也有人不争气,士绅们一拉拢贿赂,就立刻倒了过去,并且还觉得自己从此就改换了身份,也彻底成了上等人,再也不是过去那种泥腿子和反贼。
如是两、三个月下來,很多问題都已经到了让人忍无可忍的地步,所以,连胡大海这种最有大局观的人,都不在犹豫,希望尽快用学堂來培养真正属于淮扬系的读书人,所以,连逯鲁曾这种老官僚,都不再对当地士绅报太大希望,极力主张用府学内毫无治政经验的学生去替换他们,所以,像刘子云这样的铁血武夫,便再此旧事重提,希望直接拔出刀來,一劳永逸。
然而,朱重九却无论如何不敢这么做,刀子拔出來容易,想收回去可就难了,在來自另外一个时空的记忆中,北方帝国苏联,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先例,在苏维埃帝国建立之初,列宁和加米诺夫等人,也是为了俄罗斯文化的传承和国家建设的需要,吸纳了海量的文化人和旧官吏,但是,双方在根本利益上的冲突,却始终无法弥合。
文化人和旧官吏们一边凭借着自身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娴熟的管理经验,迅速形成了一个横亘在整个社会之间的中上层,并且逐渐控制了话语权,一部分人甚至得意忘形,公然提出,要接管整个新政府。
自己手中明明沒有刀子,却希望手握刀子的人听了他们的话之后,就主动把脖子伸出來,让他们砍个痛快,这不是自杀又是什么,于是乎,苏共毫不犹豫地举起刀來,杀得杀,关得关,双方彻底决裂,连许多无辜者都被牵连进去,受尽了磨难。
刀子举起來了,就再也收不回去,当列宁死后,他的继任者挥起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男儿行》 最新章节第二百七十四章 殷鉴,网址:https://www.bqgbi.org/0_871/274_2.html
全能无敌至尊
净域
面瘫庄主的宠妻
回档八零好事多磨
不朽战尊
1914美国航空大亨
日月神瞳
闯禁地!驭神兽!废柴大小姐杀疯全九州
日月神瞳
灵偶情缘